“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 2010-10-2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27日公布,“科学发展”在中国编制五年规划史上首次被明确为“主题”,贯穿其中、统领全篇。

  北京的分析人士指出,“科学发展”作为新五年规划的主题,将给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定下新思路、新途径、新基调,它也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有利于中国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作出“发展是硬道理”的着名论断;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新论断;“科学发展”则是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作出的新的升华。

  《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该表述意义重大,它贯通了中共几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

  《建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四个更加一个促进”就是围绕“科学发展”展开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

  “科学发展”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意味着未来五年中国在相关评价体系、长效机制、具体政策等方面将发生重要调整和变化,会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结构优化、节约环保、民生改善、社会公正。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泛而深远,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至今仍未消除。而世界经济正在向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制度重建期过渡。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增强,以及国际市场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日益突出:物质资源消耗过多;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过强。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迅猛抬头,中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这与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质量的更高要求形成冲突。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他表示,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拓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回旋余地,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中国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但其面临的挑战和潜在风险更加严峻,必须竭力避免增长停滞、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社会动荡的“中等收入陷阱”。

  分析人士指出,科学发展如果能渗透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解决遇到和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将会变得不再棘手,整个中国的面貌将随之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于20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正在加紧确立和实施科学发展方式,它们包括自主创新,新型工业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等。“‘科学发展’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主题,还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指导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严书翰说。

 2010年10月28日  作者:刘欢 刘翔霄 王建华  文章来源:新华网

 


版权所有 © 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