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 从家信看毛泽东“落在实处的清廉作风”

发布时间:2013-02-28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满怀胜利的豪情从西柏坡向他阔别31年的古都北平进发。登车前,他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一

  毛泽东严格坚持原则,从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插手家属的工作安排。对要求进京谋职的亲友,他立足劝阻,本着德才兼备原则,建议地方适当安排。如对已牺牲的夫人杨开慧之兄杨开智的工作问题,他1949年10月9日亲笔给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等起草了电报,嘱以:"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同时他通过王首道转一电报给杨开智本人,希望他"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1950年,湖南省委根据杨开智的专业特长,安排他在农业厅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毛泽东得讯后又捎信热情鼓励:"望积极努力,表现成绩。"
  对于其他亲属想要通过他安排工作的要求,毛泽东态度鲜明,一一回信答复。1950年5月7日,他就表兄文涧泉的同宗文凯的工作问题,给文涧泉复信道:"文凯先生宜在湖南就近解决工作问题,不宜远游,弟亦未便直接为他作介,尚乞谅之。"同年5月12日,他就表兄文运昌工作问题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由于毛泽东的态度坚决,亲友要求进京谋职的势头遂被遏止。这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走出防止"人亡政息"新路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毛泽东不仅婉拒亲友进京谋职的要求,而且严格教育亲属不搞特殊。1950年4月19日,他给杨开慧舅父向明卿复信中说:"令侄向钧同志是共产党员,1927年曾任衡山县委书记,是个忠实能干的同志,1927年国民党叛变被捕,光荣殉难。以上这些,先生可以报告湖南省委。"他强调"惟抚恤一事,须统一行之,不能只照顾少数,如省委未能即办,先生亦宜予以体谅。"同年5月27日,他在给当时任湖南省湘乡县县长刘亚南的信中指出:"文家(我的舅父)生活困难要求救济一节,只能从减租和土地中照一般农民那样去解决,不能给以特殊救济,以免引起人民不满。"针对亲属中有的来京看望他回乡后,骄傲起来,不大服从地方政府领导,他于1954年4月29日,给石城乡党支部、乡政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对其亲戚应"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二

  毛泽东曾说过:"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党和同志。他始终以一个普通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反对搞特殊化。他认为搞特殊化会脱离人民群众,听不到人民群众的呼声。因此,当人们给他一些特殊照顾时,他总是拒绝接受。他到各处视察,从不让组织群众欢迎,不让多跟车,也不让打扰群众,影响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他视察长春时,东北局和吉林省、长春市领导安排看看市容和八大处。当车来到市区时,大街小巷连一个人也看不见。毛泽东问一位领导:为什么街上一个人也看不到?这位领导回答说:"现在正吃午饭。"毛泽东一听是说假话,便风趣地说:"老百姓行动这么一致,比军队还整齐!"实际是地方领导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搞了戒严。这本来是好意,但毛泽东历来不赞成这么搞。他批评道:"你们在说假话搞戒严,不让老百姓出来,这样太脱离群众了",希望今后不要这样做。
  平等而不摆架子是毛泽东的一贯作风。原湖南省委秘书长刘亚南回忆道:"主席非常谦虚,平易近人,又善于体察同志。主席每次见到地方同志,他都主动和同志们握手,从不摆架子。1964年我得了肝炎,治疗几个月好了。有次主席来了,在省委九所参加晚会。我站在门口等候。主席走过来,见了我就握手。我耽心病没彻底痊愈,就马上朝主席双手一拱,并叫声'主席!'主席见状也朝我拱手,同时向我表示明白了我的用意,对我表示感谢的意思。"还有一次,"胡志明送来了些芒果给主席,主席把芒果分给我们工作人员吃,我这还是第一次吃芒果呢!在滴水洞那次,主席临走前,我们全体人员和主席合影。照完后我们事先未经主席同意,悄悄把其他人叫开,只留下少数干部和他照相。照相时,主席环顾了一下,发现其他同志不在了,带点责备的口气说:"哼,你们把他们都赶走了?"
  1953年,毛泽东到武汉视察,由于以前曾多次去过武汉三镇的武昌、汉口,所以,这次他特意提出要去汉阳。但武汉的同志考虑到从汉口到汉阳既没有桥,也没有渡江的轮船,坐筏子很不安全,所以反对毛泽东的汉阳之行。毛泽东没有向他的下级讲道理,只反问一句:"你们能坐筏子去,为什么我不能坐筏?"反问的含义很明白:党的主席和党的其他干部只是责任不同,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
  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总是平等相待。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服务人员把饭菜、茶水送到他跟前时,他总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来双手接过去。有时实在放不下手里的工作,就笑着向服务人员点点头表示谢意。每逢过年过节,他便嘱咐炊事员把饭菜做得好些、多些,并亲自把在自己身边工作的同志请到一起就餐。他给大家斟酒、夹菜、端汤、拿饭,要大家吃饱吃好。他常常在这时候对大家说:"你们成年累月为我服务,你们很辛苦,今天该我为你们服务了。"这使身边工作人员都十分感动。除此之外,他经常从生活上关心身边人员,不久前去世的李银桥曾回忆:"我为他(毛泽东)开列的经济支出表,专有一项就是帮助生活困难的同志。毛泽东支援同志的钱,若是从工资的结余存款中拿,就由我负责。若是从稿费中支出,就由秘书负责。"
  1951年10月,湖北蕲春县云丹山的农民,将当地生产的被历代王朝规定为贡米的"水葡萄"优质稻米包出50斤,寄往中南海,送给毛泽东。没想到一个多月以后,他们竟收到毛泽东委托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汇款单和一封信。信中说:"……钱寄上,以后再不要向中央领导人寄赠任何物资,这是我们的党纪所不能容许的……"消息传出,人们深受感动。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面对墙上的毛泽东画像,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天,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人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他主张艰苦朴素,不只是教育别人,首先是自己身体力行。直到去世前,他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处处节俭,他的朴素作风,不仅为他身边的人所称道,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有口皆碑。
  先说吃的方面,他一直保持着简朴的饮食习惯。他对身边的卫士说:“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保健医生徐涛多次劝毛泽东注意营养,改变饮食习惯,多吃点好东西。毛泽东每次都摇头。有一次,他用竹筷子敲着盛了二两米饭的碗,望着保健医生说:“全国农民要全都能吃上我这样的饭,那就很不错了。你就可以来跟我提你那些建议了。”他还找了一个理由:“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习惯了,你不要勉强我改变。”毛泽东喜欢吃粗粮和青菜,有时还吃野菜,后仍然保持这个习惯。有时当他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吃饭时,卫士们为他煮一缸子麦片粥或煮一缸子挂面,有时烤几个芋头,一盘马齿菜也算饭。毛泽东改善生活,多为烧一碗红烧肉。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宣布了他的戒律:“我不吃猪肉和鸡了,猪肉和鸡要出口换机器,我看有米饭、青菜、有盐、油就可以了。我们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度荒还债。”1960年,毛泽东一连7个月没吃一口肉。青黄不接的季节,他20多天不吃一粒粮食,常常是一盘马齿菜便充一餐饭,一盘子烧菠菜,便支撑着一天的工作。由于不吃粮食,营养不良,腿脚一按一个坑,浮肿得很厉害,周恩来一次一次地劝说:“主席,吃口猪肉吧,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利益吃一口吧!”毛泽东摇头:“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宋庆龄特意从上海赶来,亲自送上门来一网兜螃蟹。毛泽东对宋庆龄始终有特殊的敬意,所以收下了螃蟹,然而宋庆龄一走,毛泽东便将螃蟹转送给警卫战士。
  在穿的方面,毛泽东的衣着也非常俭朴。他经常穿一身布衣服。有的衣服穿了多年,从1953年到1962年底,毛泽东没做过一件新衣。有两身较好的服装,也只有接见外宾,参加国事活动或外出才穿,一回到家里,就又换上旧衣服。他的两件睡衣穿了几十年,直到逝世,一直仍穿着这件睡衣。他的睡衣,一件上有67个补丁,另一件上有59个补丁。他平时喜穿布鞋,只在参加大型会议或会见外宾时,才穿皮鞋。一双深褐色的皮鞋,是主持开国大典时穿过的,鞋面上出现了几条断纹,颜色也已褪掉不少,鞋后的外侧磨去了一公分多厚。工作人员多次提出做双新皮鞋,得到的回答是:“还能穿,还能穿。”
  毛泽东每次外出旅行都携带自己的白套被、白床单。1959年6月回故乡韶山,工作人员事先为他准备了一套被褥,想尽量让他睡得舒服一点。他见后微笑道:“哟,这么漂亮,放这么多呀,我自己有哩!”随即要工作人员换上带来的白套被。
  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用清水洗脸,不用香皂。他的牙刷什么时候成了“不毛之地”,什么时候才肯换新的。他一直使用毛竹筷子,大饭店里的象牙筷子他也不用,他说:“太贵重,我用不动。”
  毛泽东卧室的家具,十分简单,且都是用了多年的。床是一张硬板床。床头西边有个小桌,上面放着台灯和烟具,西墙南侧有个立柜,挂着两件随时穿用的衣物。此外,还有两三把椅子散放在室内,再没有其他陈设了。
  他住的房子是在中南海一所古旧的砖瓦平房的院落里。一个过道将北房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侧的一间是寝室。当中的过道,摆一张圆桌,就算是餐厅了。西厢房是图书室,东厢房是办公室。寝室和办公室之间没有走廊可通,不管刮风下雨,毛泽东去办公时,都得穿过露天的院落。上世纪50年代,行政管理部门想把这所古老的房屋修一下,改善一下毛泽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遭到毛泽东的坚决拒绝。1960年前后,他外出视察工作,回来后发现居住的房屋作了较大的修缮,很不高兴,很长时间拒绝在修缮过的房子里居住和办公。
  毛泽东的清廉作风,带出了第一代艰苦奋斗的领导集体,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无一不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典范,艰苦奋斗的作风整整影响了一代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