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21

贾建芳

    这里的“科学社会主义”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这个学说是围绕一个主题、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阐明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和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由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普遍的人的解放也要通过工人阶级的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又由于人的解放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统一过程,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和发展条件的学说。简言之,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表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以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为立论基石阐明了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必然性及主体和路径,而且在于它指引了反映人类共同理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目标和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由主题和“过程论”与“条件论”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是人的解放和发展,基本原理是由这个主题生发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展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的解放和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统一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同,人的困境和求解放的诉求不同,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任务和路径、方式不同,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只有到达社会主义社会,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解决,人才开始自由而全面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这主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新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世界普遍联系和人的发展空间、人的自由时间和精神境界等等。这一系列条件是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割断,如不能离开生产力发展状况确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形式,不要离开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谈论所有制结构、分配形式、国家制度等问题。总之,理解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任何一个基本观点,既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过程和社会发展阶段,也不能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内在逻辑。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科学社会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的问题,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921—1949年,我们党从国情出发,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促进中国人民新的政治解放、社会解放、经济解放和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19491956年,我们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运用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经济、社会等方面进一步解放了中国人民,当然也留下了后遗症。1956—1978年,我们党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促进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得失成败交织,经验教训并存。
  1978年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不断地进行再认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创新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做的一切,就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断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断促进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让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人民的发展更加自由而全面。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的思想理论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基本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5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可以作为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的最基本的原理,主要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主题和“过程论”与“条件论”的基本理论,其中最基本的主要是以下三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即内在规定性,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目标,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必然出现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以及人与社会都得到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这就是他们预示的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扬弃,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的显著特征和根本标志,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坚持这个最基本的原则,人们头脑中的其他原则是由此生发出来的、应放在这个原则的逻辑中认识。如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是进行暴力革命还是采取和平手段,不仅随时随地要以主客观条件为转移,而且还要看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已经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这就是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为核心立场的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本位,为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以人为发展的主体、目标、动力、目的。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在正视人性,实质和核心是平等地维护每个人的人权,基本要求是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理念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也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
  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体的功能和积极意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是社会主义信奉者的社会理想和愿望。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内涵及其实现条件的根本看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价值目标和追求,认为未来社会的价值将是以往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民主、博爱、互助等“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从概念到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否定和批判到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随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出来了。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人类的共同社会理想,是党和人民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坚持社会主义方法论。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恩格斯指出,“要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上”,正是这种基本特性的体现。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空想社会主义转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现实基础”而得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条件论”的。如果“现实基础”变了,那么,“条件论”必然相应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无论从我国国情看还是从时代主题和世界局势看,都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即使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也仍然如此。既然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过程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过程论”有反差,我们就不能照抄照搬他们的“条件论”。我们党在争取中国人民的政治解放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阶级斗争理论、暴力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创造性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在取得政权之后,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人的经济解放和社会解放,即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条件,这时就需要从整体上综合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而不能仍停留在以往那种“革命”“斗争”“造反”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人的解放和发展任务、“现实基础”又有新变化,我们就得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原则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解决现阶段影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是障碍性的体制机制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方法论从最深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因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这些原则,实质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出发,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越来越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内涵特质和优越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实践进程应当遵循的基本依据和准则。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我们党的理论与实践就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大的张力。
(来源:《学习时报》2015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