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发布时间:2013-05-31

程冠军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没有取得成功,谁来挽救民族危亡,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谁来承载历史的重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延续中华民族5000年的美好梦想?这个历史担当就责无旁贷地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发生在1919年5月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同时,它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此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摈弃了共产国际的洋教条,排除了左、右倾错误路线的干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革命实践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巨大贡献,否定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人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者。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小康社会”理论。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4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中国现在的情况总的是好的。这几年一直摆在我们脑子里的问题是,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从提出到现在,五年过去了。从这五年看起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既借鉴了儒家文化中“小康”的概念,同时又赋予传统“小康”新的时代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理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的。同样,到建国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个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经过江泽民、胡锦涛两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至此,我们党取得了建党以来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今,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日臻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全党和全国人民正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旗帜关乎命运,旗帜决定道路。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文章来源: 理论网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