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要突出人民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3-05-22

 

 

杨义芹
【核心提示】中国梦无论是从梦的主体、内涵还是实现道路来看,都离不开人民,都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的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视角,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视角。

     

        “中国梦” 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美好愿景的形象描绘,“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宣誓,体现着充满人情味和浪漫色彩的政治智慧。中国梦无论是从梦的主体、内涵还是实现道路来看,都离不开人民,都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的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视角,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视角。

  从内涵来看,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实现人民幸福之梦。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梦是什么梦?今天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条件,人民幸福是最终目标和体现,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

  从鸦片战争开始,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持续奋斗了170多年。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把民族振兴与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联系起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奋斗目标。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原则,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人民幸福,这是最终也是最根本的目标。

  从主体来看,中国梦既是全体人民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但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条件的。因此,中国梦强调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强调个人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过程。人是由劳动而聚起来的集合体,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是单体的人。伟大的梦想只有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梦想上,才能永葆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如果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能惠及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能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做到共建共享,那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在消除不利于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的消极因素,克服阻碍社会群体创新奋进的不良现象,营造各尽其能的氛围和环境,把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等方面下大力气,使得各个社会阶层与群体都能享有自己可得到的和应该得到的权益与利益,都能在通向中国梦的征程中找到自己的应有地位和恰当位置。

  从圆梦来看,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中国梦靠谁来实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此,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一方面,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每一个人都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等。没有广大人民群众为这些期盼而做出的坚实努力,就不可能有“中国梦”的实现。而实现人民群众的这些期盼,既是实现“中国梦”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做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社会。实现中国梦,要始终注意让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都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始终注意让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做到共建共享、凝聚力量,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局面和态势,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所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民,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24日第4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