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种意识”建设学习型政党

发布时间:2010-10-28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加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要从容应对好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执政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奋进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①我们认为,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必须强化“六种意识”。

必须强化科学意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决定指出:“要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②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必须高度认识这一命题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科学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强化科学意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首先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③同样,没有科学的执政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要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

  强化科学意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需要科学制度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要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对过去制定的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制度,该摒弃的要摒弃,该修正的要修正,该完善的要完善。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在推进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上迈出新步伐。只有制度设计科学、制度运作科学,才能把制度力转化为生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强化科学意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④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运用网络技术、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等新方法,为党的建设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手段、打开新视野、开辟新空间。还要学会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克服党建工作重定性、轻定量,只讲投入、不讲效益的片面性,谋划思路、制定措施、部署工作,都要在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安排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使学习型政党建设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完美统一。

必须强化开放意识,不断拓宽党的胸襟视野

  中国共产党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肩负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要树立世界眼光,强化开放意识,不断拓宽党的胸襟视野。

  树立世界眼光,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定要着眼树立世界眼光,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全面分析判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既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深化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要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化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拓宽胸襟视野,学习借鉴国外执政党治国理政经验。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依法治国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执政党降低执政成本的有益经验,不断提高降低执政成本的能力。

必须强化先进意识,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可以说,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好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归根结底要靠自身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和实践的先进性,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

  扎实抓好党员的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基础。当前理论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领会实质、把握精髓上狠下功夫。通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使广大党员干部弄懂弄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确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扎实抓好党员的党章教育。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 是党员行为的最高准则。通过对党章的深入学习,使党员深刻理解先进性的基本标准,牢记党的纲领、性质和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忘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搞好党性修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扎实抓好党员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与民主法制教育。党员不仅要成为先进思想的承载者,还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只有很好地掌握科技文化知识, 提高从业技能和办事能力,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多作贡献;才能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帮人民群众之所需,多为人民群众谋好利。与此同时,还要抓好党员的民主法制教育。要通过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既使党员成为行使民主权利的模范,又使党员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必须强化创新意识,不断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大力推进党的制度体系的创新。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⑤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把党的制度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既用制度来促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各方面建设取得的成果,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大力营造鼓励和保护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成为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这就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推崇探索、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鼓励党员干部以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开拓进取的勇气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确保我们党始终生气勃勃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才群体。人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成败的决定因素。有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胆识和魄力,善于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富有成效。这就必须要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党内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必须强化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党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加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要从容应对好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就必须居安思危,增强执政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奋进意识,这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执政党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通过加强学习来掌握科学判断形势的方法。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世界,分析和判断形势。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善于从复杂现象中看到本质,从不利中看到有利,从偶然中揭示必然,从变化中把握不变;既要看到形势有利的方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冷静分析,科学判断,找出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在确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和进行工作部署中,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矛盾考虑周全,把配套措施做够做实,化解不利因素,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通过加强学习来掌握协调多方利益关系的方法。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轨、社会的转型、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价值观念和物质利益的冲突日趋增加等,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加大。当前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说,是利益的冲突,是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不断完善效率与公平统一的调节机制,妥善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整个社会宏观层面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要增加忧患意识,及时体察民情,正视社会矛盾,改进领导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确保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康。

  通过加强学习来掌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方法。近年来,我们党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或造成社会不稳定,或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统筹协调,广泛运用各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手段,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劲,形成应对复杂局面的强大合力。

必须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最高宗旨,党的宗旨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党本身来说,是根本性、普遍性和决定性的要求。

  始终不渝地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在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在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牢牢扎根,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和巩固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力倡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改进学风、文风、话风、会风,加强思想、工作、领导和生活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始终不渝地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们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全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营造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的氛围;要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党员领导干部则要加强廉洁自律,坚持警钟长鸣,常修为官之德,常念“滥情”之虞,常思贪欲之害,常防诱惑之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兢兢业业、干干净净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个问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10JDJNJD288)

  注释

  ①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第10、6页。

  ③“我们的纲领——为﹙工人报﹚写的文章”,《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03页

  ④“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63页。

  ⑤“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333页。

2010年10月27日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徐志宏 韩宇